有 55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

大開眼界
2020-09-01, 18:20
版面: 原始佛法討論區
主題: 真心請教:既然無我,何必修行?
回覆: 251
觀看: 256684

Re: 真心請教:既然無我,何必修行?

Tranquillity 寫:
2020-09-01, 17:40
阿羅漢滅度後仍然存在,這不是最經典的錯誤說法嗎?
若不存在,
請問你,是誰在享受 涅槃之樂?

並且請你貼出經證,
是哪部佛經告訴你「滅度後阿羅漢不存在」?
這是毫無根據的說法
大開眼界
2020-09-01, 18:17
版面: 原始佛法討論區
主題: 真心請教:既然無我,何必修行?
回覆: 251
觀看: 256684

Re: 真心請教:既然無我,何必修行?

既然有一個 主體 能體驗「涅槃之 樂 」 這表示很多人 皆誤解了「 無我 」的真實意義 《增一阿含經 24~3》 願滅五陰 苦。 諸痛生死惱     涅槃無諸患 。 我今自歸之 「 涅槃無諸患 」這句話說明,涅槃中的這位 主體 是 無五陰 的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《雜阿含經 卷第三(64)》 此色非當有。受想行識非當有。 此色壞有。受想行識壞有故 非我.非我所 。 《增一阿含經 24~3》 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學道者。以求無爲道 滅五陰身 。是以學道 綜合以上經文 可以得知, 佛...
大開眼界
2020-09-01, 17:29
版面: 原始佛法討論區
主題: 真心請教:既然無我,何必修行?
回覆: 251
觀看: 256684

Re: 真心請教:既然無我,何必修行?

Anthony Wu 寫:
2020-09-01, 06:45
雑阿含104經講的是一個無記的問題:羅漢(或佛)死後是否還存在
阿羅漢身壞命終後,是否還存在
這不是一個無記的問題。因為佛經有答案

《小部_法句經_安樂品》
無病最上利,知足最上富,信賴最上親,涅槃最上樂

《增一阿含經 18》
爾時世尊告難陀曰。善哉善哉 如汝所言。涅槃者 最是快樂

《增一阿含經 20》
心已離諸行。 愛著永無餘
更不受此形。 長樂涅槃中


從上面經文可以得知:有一個主體在體驗「涅槃之
這說明,阿羅漢滅度後 仍然存在
大開眼界
2020-08-24, 12:14
版面: 留言板
主題: 禪修風險
回覆: 48
觀看: 133837

Re: 禪修風險

以觀呼吸為例, 一般人觀察鼻孔出入息。 鼻孔出入息就是 他的「所緣境」 有的人會觀察到出入息在「玄關」 「玄關」出入息就是 他的「所緣境」 「 出入息 」算是實修的東西,佛經中找不到太多資訊 醫書《難經》有講到呼吸根源 《難經.八難》 諸十二經脈者,皆係於生氣之原。所謂生氣之原者,謂十二經之根本也,謂 腎間動氣 也。此五藏六府之本,十二經脈之根, 呼吸之門 ,三焦之原。 鼻子呼吸, 肺臟 在動。 這是觀 外身 時 所認知的呼吸動線 但若進到觀 內身 ,則會觀察到 呼吸根源於 命門 命門 就是《難經》所說的 (腰後面) 兩腎間 位置 真正進入觀 內身 時, 命門 這地方 會 隨著你觀玄關呼吸 ...
大開眼界
2020-08-12, 13:36
版面: 留言板
主題: 「意根」與「意」不一樣
回覆: 6
觀看: 12781

Re: 「意根」與「意」不一樣

《中阿含經 卷第七(30)》
若內眼處不壞者。外色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識得生
若內意處不壞者。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

《長阿含經 卷第十(13)》若入母胎者 有名色不。答曰也。


上面兩句經文 已經清楚透露,至少有八種識 在運作
1. 入母胎的「投胎識
2. 能生 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的「有念

【投胎識,有念,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】
一共有 八種不同作用的 識
大開眼界
2020-08-12, 13:23
版面: 留言板
主題: 「意根」與「意」不一樣
回覆: 6
觀看: 12781

Re: 「意根」與「意」不一樣

《中阿含經 卷第七(30)》
若內眼處不壞者。外色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識得生
若內意處不壞者。外法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識得生


幾乎所有人都說,是「意識」在主導心識活動
這是錯誤的見解

從上面經文可以看出,意識生 之前,已先有「
所以說,心識活動 並不是意識在主導

這個「有念」應該就是指「想思意行
因為「想思意行」才是一切心識活動的主導者

其他用詞 譬如 心念 意念 思惟...這些也都是指「想思意行」
而非是指 意識
大開眼界
2020-08-12, 12:38
版面: 原始佛法討論區
主題: 意根、識、名色的探究
回覆: 146
觀看: 547513

Re: 意根、識、名色的探究

末學希望透過與當代醫科學研究資料及理論物理學的對照(最後需以佛法解釋佛法),說明人體內沒有所謂的解釋者(靈魂/阿賴耶識),識不是靈魂般的實體, 沒有入胎識,識只有六識 乃因緣生,愛取而有。 《長阿含經 卷第十(13)》若 識 不 入母胎 者 有 名色 不。答曰 無 也。 根據上面經文,12因緣 第三支「識 」就是「 入胎識 」 由這個「識」來入母胎,然後才有 「名色」 (胚胎) 再由「 名色 」發育為「 六入 」(眼耳鼻舌身意) 有了「 六入 」,然後才能生出 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所以說,12因緣第三支「識」是 先於 六識 可見,識並不是只有 六識。
大開眼界
2020-08-12, 11:39
版面: 留言板
主題: 「意根」與「意」不一樣
回覆: 6
觀看: 12781

Re: 「意根」與「意」不一樣

還有另一種 心法的「意」。巴利文為 manas

這個「意」就是身口意三行中的「意行」
「意行」 依於心,屬於心,依心轉

《雜阿含經 卷廿一(568)》
出息入息名為身行。有覺有觀名為口行。想思名為意行

《雜阿含經 卷第二十一(568)》
想思意行。依於心。屬於心。依心轉。是故想思意行
想思心數法。依於心。屬於心想轉。是故想思名為意行


想思意行心數法
這意思是指,我們的心識活動,都屬於想思意行的範圍
大開眼界
2020-08-12, 11:15
版面: 留言板
主題: 「意根」與「意」不一樣
回覆: 6
觀看: 12781

「意根」與「意」不一樣

意根 不是色 ,意是 名 法。 有時候, 意根 和 意 是通用的。 中文翻譯將 2個不同東西 ,都翻譯成「 意 」字 這 2個不同東西 就是: 1. 色法 的「意」 2. 心法 的「意」 基於這個原因,當看到「 意 」字時, 應該根據 經文 來判斷「意」是 色法 或 心法 而不是將「意」一概都定義為 心法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從 巴利文 就可以明白 我上面的說法。 先來看 六根 (眼耳鼻舌身 意 ) 的巴利文: 眼 cakkhā yatanaṃ , 耳 sotā yatanaṃ , 鼻 ghānā yat...
大開眼界
2020-08-06, 12:01
版面: 留言板
主題: 「菩薩」一詞之探究
回覆: 4
觀看: 8698

Re: 「菩薩」一詞之探究

peacecila 寫:
2020-08-05, 22:21
南傳的菩薩不像大乘的菩薩那麼會飛天遁地。南傳也有南傳菩薩道,你應該先自己翻書看一看,菩薩也只是音譯,就像佛陀也是音譯一樣。

每個人都可以自證是覺悟者,教的不一樣也沒什麼稀奇。想學什麼樣的覺悟者才是重點。
你的回應有點離題

請問,你認為【相應12經】
正覺前,未成正覺,為菩薩時】這句話的「為菩薩時」,是在指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