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、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
-
昔我去兮
- 文章: 24
- 註冊時間: 2025-09-01, 04:01
文章
由 昔我去兮 » 2025-09-07, 12:21
tuziwang2020 寫: ↑2025-09-07, 11:47
正命是指活命的方式,
"正常不會在禪修的時候,突然想說,我有個電話先打再說。" ???你在說我(我的工作)不正常?
你在禪修的時候想起了爐灶的火沒有關, 你會繼續禪修讓火把房子燒了? 呵呵
我覺得那位網友的意思是,如果把修行落實在生活中,就不會有那麼多外緣
心如果足夠靜,就會記起需要做的事情並且提前處理好,不會經常有突然的私人電話
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,我就經常做類似“禪修的時候想起了爐灶的火沒有關”的事情,說起來還是心裡雜念太多
-
昔我去兮
- 文章: 24
- 註冊時間: 2025-09-01, 04:01
文章
由 昔我去兮 » 2025-09-07, 12:26
tuziwang2020 寫: ↑2025-09-07, 12:20
也不是説你吃的苦不夠多, 比方說放鬆, 有人覺得看電視電影是放鬆 有人去disco 有人是打坐。 感官的滿足是大魚大肉而精神上的富足是清粥小菜。
不僅僅是吃食, 我覺得有些滿足慾望的手段也可以用大魚大肉來形容, 比方說消費主義者們。
對,比如下班回來,就想上上網打打遊戲放鬆,一想着坐禪這些,就覺得又要集中注意力好難
可能還是方式不對,如果真坐進去了應該會覺得更大的放鬆才對
-
昔我去兮
- 文章: 24
- 註冊時間: 2025-09-01, 04:01
文章
由 昔我去兮 » 2025-09-07, 12:52
tuziwang2020 寫: ↑2025-09-07, 12:01
很多所謂修行人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方式來教訓別人, 我覺得這種人也是要遠離的。
我覺得不會呀,前輩們只想幫助後進分享心得,並不是想教訓別人
而且三人行必有我師,對願意分享的前輩,只會感激不盡
如果對佛陀的教導理解有偏差,被教育也沒什麼呀,應該的,對吧
-
tuziwang2020
- 文章: 110
- 註冊時間: 2017-05-25, 04:48
文章
由 tuziwang2020 » 2025-09-11, 12:38
昔我去兮 寫: ↑2025-09-07, 12:52
我覺得不會呀,前輩們只想幫助後進分享心得,並不是想教訓別人
而且三人行必有我師,對願意分享的前輩,只會感激不盡
如果對佛陀的教導理解有偏差,被教育也沒什麼呀,應該的,對吧
無所謂, 你喜歡就好, 千金難買我願意,所謂能夠受教也是善德。
-
peacecila
- 文章: 1566
- 註冊時間: 2004-09-18, 08:00
文章
由 peacecila » 2025-09-14, 22:28
昔我去兮 寫: ↑2025-09-07, 08:09
對我來說修行最大的困難是太放逸
可能潛意識老覺得修行是件很苦的事情,老想逃避下不了決心在生活中落實修行
不知道這種心態有解決的辦法嗎?
沒什麼好方法,因為死亡逼迫會來臨,隨時感悟死亡與苦的逼迫是修行最快的方式。不過,修行是為了解決苦,會覺得修行很苦,可能對修法有什麼誤解,沒有修行人會去修行苦上加苦的修法。
心意太亂反而會覺得不舒服,接觸太多錯亂且充滿惡意的資訊也會覺得不舒服,所以我後來覺得“親近善知識”在現代有比較廣泛的解釋,不只是人,包括接觸的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,與其留在原地生悶氣,還不如趕快閃遠一點,以後少來往。
每天選一個固定的時段,養成禪修的習慣,就像每天要睡覺一樣,讓每天禪修變成生活的一部分,剛開始問題一定很多,就是所謂的五蓋。環境一安靜,才會發現人是瘋的,心意十分散亂。
從念處經選一個適合自己的修法,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慢慢心意就澄淨下來,心靈清醒的時刻會反映一天的生活,才會知道在生活中導致心意散亂的人事時地物,導致心靈衝突最嚴重的那些雜訊,漸漸遠離它們,禪修就不用花那麼多時間跟雜訊對抗,才會有更多的時間享受心靈的清醒時刻。
-
昔我去兮
- 文章: 24
- 註冊時間: 2025-09-01, 04:01
文章
由 昔我去兮 » 2025-09-15, 01:39
peacecila 寫: ↑2025-09-14, 22:28
沒什麼好方法,因為死亡逼迫會來臨,隨時感悟死亡與苦的逼迫是修行最快的方式。不過,修行是為了解決苦,會覺得修行很苦,可能對修法有什麼誤解,沒有修行人會去修行苦上加苦的修法。
心意太亂反而會覺得不舒服,接觸太多錯亂且充滿惡意的資訊也會覺得不舒服,所以我後來覺得“親近善知識”在現代有比較廣泛的解釋,不只是人,包括接觸的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,與其留在原地生悶氣,還不如趕快閃遠一點,以後少來往。
每天選一個固定的時段,養成禪修的習慣,就像每天要睡覺一樣,讓每天禪修變成生活的一部分,剛開始問題一定很多,就是所謂的五蓋。環境一安靜,才會發現人是瘋的,心意十分散亂。
從念處經選一個適合自己的修法,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慢慢心意就澄淨下來,心靈清醒的時刻會反映一天的生活,才會知道在生活中導致心意散亂的人事時地物,導致心靈衝突最嚴重的那些雜訊,漸漸遠離它們,禪修就不用花那麼多時間跟雜訊對抗,才會有更多的時間享受心靈的清醒時刻。
謝謝!都是很實用的建議
就像你說的,我常常心意太亂,所以每次禪修都要花至少十分鐘才能靜下來。而且這個過程並不是自然而然,而更像靠意志力勉強自己靜下來,所以並沒有enjoy禪修這整個過程(雖然靜下來之後有了輕安的感覺還是很舒服的),而是當個任務去做。
如果想練習禪修,剛開始每天大概多少時間比較合適?
念處有時散步時會練習身念處,也會慢慢覺得靜下來有種很放鬆的感覺。
聽你的經驗,試著總結一下,學佛應該是個細水長流的過程,每天一點點,時間久了就能看到變化了。
-
tuziwang2020
- 文章: 110
- 註冊時間: 2017-05-25, 04:48
文章
由 tuziwang2020 » 2025-09-15, 12:40
昔我去兮 寫: ↑2025-09-15, 01:39
謝謝!都是很實用的建議
就像你說的,我常常心意太亂,所以每次禪修都要花至少十分鐘才能靜下來。而且這個過程並不是自然而然,而更像靠意志力勉強自己靜下來,所以並沒有enjoy禪修這整個過程(雖然靜下來之後有了輕安的感覺還是很舒服的),而是當個任務去做。
如果想練習禪修,剛開始每天大概多少時間比較合適?
念處有時散步時會練習身念處,也會慢慢覺得靜下來有種很放鬆的感覺。
聽你的經驗,試著總結一下,學佛應該是個細水長流的過程,每天一點點,時間久了就能看到變化了。
白天如果撿了很多垃圾, 晚上自然要用比較多的時間去把垃圾放掉, 當然這衹是个比喻。
如果有的念頭能夠帶來平靜, 為什麼不能用這些念頭取代不好的念頭內?
要找的是7,8 歲的時候無憂無慮的那種感覺
-
peacecila
- 文章: 1566
- 註冊時間: 2004-09-18, 08:00
文章
由 peacecila » 2025-09-15, 19:22
昔我去兮 寫: ↑2025-09-15, 01:39
如果想練習禪修,剛開始每天大概多少時間比較合適?
剛開始就是每天找一個固定的時間、固定的地方,抱著一點儀式感的心情,放下萬緣、專心禪修。禪修時間長度沒有特別設定,因為也不是自己想禪坐久一點就可以坐久一點,方法用不上,坐得時間越久,也只是被痛苦折磨得久一點。反正,也是後頭漸入佳境,才逐漸拉長禪修時間,甚至從點、線、面逐漸滲透入生活的其他時間。
什麼是定?--即同一清淨所緣,念念相續。
-
昔我去兮
- 文章: 24
- 註冊時間: 2025-09-01, 04:01
文章
由 昔我去兮 » 2025-09-17, 07:17
peacecila 寫: ↑2025-09-15, 19:22
剛開始就是每天找一個固定的時間、固定的地方,抱著一點儀式感的心情,放下萬緣、專心禪修。禪修時間長度沒有特別設定,因為也不是自己想禪坐久一點就可以坐久一點,方法用不上,坐得時間越久,也只是被痛苦折磨得久一點。反正,也是後頭漸入佳境,才逐漸拉長禪修時間,甚至從點、線、面逐漸滲透入生活的其他時間。
什麼是定?--即同一清淨所緣,念念相續。
好的,今天開始,每天堅持,過段時間看看有什麼變化。謝謝你的建議!
-
昔我去兮
- 文章: 24
- 註冊時間: 2025-09-01, 04:01
文章
由 昔我去兮 » 2025-09-17, 07:19
tuziwang2020 寫: ↑2025-09-15, 12:40
白天如果撿了很多垃圾, 晚上自然要用比較多的時間去把垃圾放掉, 當然這衹是个比喻。
如果有的念頭能夠帶來平靜, 為什麼不能用這些念頭取代不好的念頭內?
要找的是7,8 歲的時候無憂無慮的那種感覺
是啊,小時候真的是心如止水,好像一旦開始有了自我意識,煩惱也開始了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