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覆B群讀者們!
無我-一個流傳逾2500年的古老迷思(9)
自《無我(系列1~8)》發表以來,陸續接到主張「有我論」的B群讀者們公開或私下的批評、質疑,甚至還義正辭嚴地加以訓斥。他們引述經文強調「阿羅漢得究竟解脫之後,即使宣稱『有我』也沒什麼過錯。」B群讀者們所引述的經文和論述概略如下:
1. 《雜阿含104經》(對應《相應部22.85經》)均詳載:佛世時有一位焰摩迦比丘堅持這樣的見解:「如我解佛所說法,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。」因而被僧團斥責為「毀謗世尊的惡邪見-斷滅見!」
B群讀者們認為:既然阿羅漢身壞命終不是更無所有,那就是還「有」。
2. 《雜阿含經》經文裡處處都說:「色非我,不異我」。
B群讀者們認為這就像《心經》裡所說: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一樣,所以「非我即是我(不異我)」。
3. 《雜阿含581經》
……時,彼天子說偈問佛:「若羅漢比丘,自所作已作,一切諸漏盡,持此後邊身,記說言有我,及說我所不?」
爾時,世尊即說偈答:「若羅漢比丘,自所作已作,一切諸漏盡,持此後邊身,正復說有我,我所亦無咎。」
B群讀者們認為:這就是經典記載的鐵證,佛陀親口證明阿羅漢記說(宣稱)「有我」、「我所」也沒什麼過錯,更沒什麼好被批評的!這也再度說明了漏盡阿羅漢(包括佛陀)身壞命終絕非「更無所有」的事實,所以諸佛菩薩可以倒駕慈航,阿羅漢也能乘願再來。
4. 《別譯雜阿含166經》
……一天(子)問佛:「比丘得羅漢,盡諸有漏法,如是滅結者,住於最後身,偽說言是我,偽說言非我。」
爾時,世尊以偈答曰:「比丘得羅漢,盡諸有漏法,如斯滅結者,住於最後身。內心終不著:我及以非我,隨順世俗故,亦說我非我。」
B群讀者們認為:這也是經典記載的鐵證,佛陀親口證明阿羅漢說『是我』『非我』都是假的,都是為了隨順世俗人才做這樣的「假說(偽言)」。就與《金剛經》裡「如來說:具足色身,即非具足色身,是名具足色身。」是完全一樣的,亦即「所謂『我』即『非我』,故名『我』。
答覆:
1. B群讀者!《雜阿含961經》《別譯雜阿含195經》《相應部S44.10經》兩傳三部原始聖典均明載:「有我」的主張是世俗、外道的邪見-常見,所以佛陀和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不能說是還「有」,更不能說是「有我」,所以絕對不會倒駕慈航、乘願再來。歷代自稱活佛、金身羅漢的大師們,其實是仍在世間輪迴不休。
2. 「色非我,不異我」的意思並不是「色就是我」;B群讀者們!大乘權威印順導師明確地詮釋「不異我:不是異色有我。」所以原始聖典的「不異我」與大乘《心經》的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完全沒交集。
3. 《雜阿含581經》明載佛陀的回答「阿羅漢即使記說(宣稱)『有我』、『我所』,也沒什麼過錯!」主張有我的B群讀者們!這次似乎真的讓你們抓到了把柄-經文鐵證如山。不知篤信原始佛教的法友們是否也都愣住了?以佛陀修辭用字的精準程度,怎麼會允許阿羅漢宣稱「有我」、「我所」呢?
4. 《別譯雜阿含166經》明載:佛陀的回答「阿羅漢內心不執著『我』或『非我』,為了隨順世間也可以說『我』或『非我』!」主張有我的B群讀者們!這部經似乎又讓你們抓到了把柄-經文鐵證如山,佛陀好像同意:阿羅漢無論說「我」或「非我」都只是「偽說(假說)罷了」,只要不執著就好了!不知篤信原始佛教的法友們是否也都愣住了?以佛陀修辭用字的精準程度,怎麼會容許「我」「非我」都只是偽說(假說)而已?如果只是假說,那麼經中又何須處處說「色非我、受非我……識非我」呢?難道「色非我=色不異我=色就是我」嗎?難道真的「所謂我,即非我,故名我」嗎?難道佛陀曾教導這麼「玄虛」的「空」法嗎?
各位讀者們!是否大家也都被這兩篇漢譯的經文弄糊塗了?其實《雜阿含581經》和《別譯雜阿含166經》是由古代不同部派(說一切有部、化地部)所傳誦的同一部經文,由於梵語傳誦、書寫的差異再加上漢譯的失誤,就造成了這兩部漢譯經文的歧異。可是梵文原本已經佚失了,竟讓「有我」、「我所」、「非我」的名相全都混淆在一起了,這不就應驗了《金剛經》裡「所謂『我』即『非我』故名『我』」的邏輯嗎?這不就佐證了《心經》和《金剛經》乃是源自原始聖典的經義嗎?各位讀者們是不是也認為B群讀者們「言之有理」呢?且讓我們再查閱南傳赤銅牒部所傳誦的巴利《相應部》裡,所對應的中譯經文進行比對看看:
《相應部1.25經》
……(天子)問:「凡比丘是阿羅漢、已完成者,煩惱已盡者、持有最後身者,他也會說:『我說』嗎?他也會說:『他們對我說』嗎?」
(佛陀)答:「凡比丘是阿羅漢、已完成者,煩惱已盡者、持有最後身者,他也會說:『我說』,他也會說:『他們對我說』,善知世間上的通稱後,他會只以慣用語的程度說。」這段經文與漢譯經文對比,意思就很明白了,原來佛陀所回答的內容是:阿羅漢也會使用「『我』說」和「他們對『我』說」這類的日常用語。這篇經文的內容並不是在談論佛陀所教導的「非我」和外道所主張的「有我」和「無我」等。
這三篇由不同部派所傳承、用不同的梵、巴語文分別傳誦、書寫,而在不同時代的漢、中譯者轉譯之下,原始結集的同一篇經文,竟以三種不同的版本呈現在我們的眼前,也讓「有我論」的宗派都得以這兩篇漢譯經文作為經證,順理成章地弘揚自己的信念。所幸,在公元2000年前後,華人教界已有英譯《相應部1.25經》可以釐清原始經文的真相。不過,巴利英譯、中譯的不同經文,對於堅決主張「有我論」的宗派是無用的,因為他們寧願選擇相信漢譯的經文才是正確的,再多的論辯應該都無法改變他們的信念,讓人徒嘆奈何!
筆者自1989年起,長年依經依律依史實,為修證和釐清佛教而投注心力比對、分析並證明原始經律的真相,卻一路挨罵,迄今罵聲未曾稍歇。其間雖曾多次擲筆(關機)興嘆:「一本《雜阿含經》(或《相應部》)各自解讀!」但筆者更經常慶幸並薦請大家務必珍惜公元2000年前後這個非常殊勝的時代,因為佛陀的正法律終於得以再度重現人間。理由是:華人教界不但承襲了各部派的經律論三藏,如今又有機會查閱、比對英國巴利聖典協會和西方比丘們自公元1881年持續努力所英譯的巴利三藏,進而辨析經文的真相;尤其是當代台灣的印順導師和美籍菩提尊者的著作,更提供了豐富、可靠而可供交叉比對、驗證的資訊,讓我們在歷經法滅2000年的黑暗長夜之後,終於有機會再度親見正法的真相,這樣殊勝的機緣是不諳漢語的外國比丘們所無法認知、享有的。那麼,現在就讓我乘此南北傳三藏所共構的法筏來穿梭時空回到祇園精舍,試著為大家建構並介紹這段經文的人物背景和相關因緣如下:
首先介紹這位發問的天子,三部經文都提到這位天子放大光明遍照祇園,可見這是一位高級的天神。事實上,祂正住在一個有比丘安居的森林裡。我們只要查閱《雜阿含經˙林相應》或《相應部˙森相應》就可以知道,森林天神中有許多虔誠、熱心、正直又有智慧的護法神,祂們除了聆聽、發問並充分了解佛陀的正法律之外,也經常關懷比丘們的修習狀況。當雨安居結束,比丘們要離開森林時,祂們也會感到難過不捨;遇到有比丘懈怠、心懷不善念或懊惱愁憂時,常常會以佛陀的教導加以勸誡、警告或慰勉。甚至,連比丘違反作息時間都會加以關切、警示,例如:有位比丘習慣在白晝整天精勤禪修,晚上太累了,倒頭就呼呼大睡到天亮,森林天神就說偈警示他不許貪著睡眠。因為依照僧團作息慣例,比丘必須於初夜、後夜經行禪修,不許賴床。
事實上,這位光明天神對於佛陀經常教導比丘的「色非我、受非我……乃至識非我」已充分理解,祂也經常聆聽佛陀告誡比丘,不要執取「我見」和「我所(我的)」。祂原本認為同住在森林裡的比丘們都是解脫自在的阿羅漢,但在日常生活對話中,卻老是聽到他們說「我吃飯了!」「我坐禪去!」「我的缽」「我的袈裟」……之類的用語。這一連串的「我」「我的(我所)」聽在耳邊,對比佛陀經常教導的「非我」,讓祂覺得格外刺耳,不禁讓祂心生疑慮,只好前往佛陀的住處去請教個明白,以下就是由筆者使用現代白話文來模擬重述《雜阿含581經》首段的詳細內容:
這是我所聽到的:有一段時間,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裡。當時,有一位天神,容貌非常俊秀,於後夜時分(02:00~06:00)來到祇園謁見佛陀。祂先跪下以頭面頂禮佛陀的腳尖,並從天身散發出種種光明,遍照祇樹給孤獨園區。
那時,這位天神以偈言請問佛陀:「如果有一位阿羅漢比丘,自己已經證知:所應修習的都已修證完成,所有貪瞋癡的煩惱都已被清除淨盡,繼續存活著的只是這副最後的五蘊之身(不再輪迴了)。那麼,這位阿羅漢還會老是說『我怎樣、我要做什麼』,又老是說『(我所)我的這個、我的那個』嗎?」
這時,世尊立即也以偈言回答:「如果有一位阿羅漢比丘,自己已經證知:所應修習的都已修證完成,所有貪瞋癡的煩惱都已被清除淨盡,繼續存活著的只是這副最後的五蘊之身。這樣一位阿羅漢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說『我這樣、我那樣』,也會說『我的這個、我的那個』。因為這些都只是日常對話中慣用的語法-代名詞而已!事實上,阿羅漢已了知「色非我」等,不再執取「我見」和「我所」,他之所以會說「我、我的」,只是隨順世俗言語溝通的方便而已,並沒有什麼可譴責的過錯。」……
各位讀者!穿梭時空之旅結束了,故事說完了,經文首段也模擬重述完成了,不知是否有助於引導你解開這道千古謎題?謝謝大家在此2023年春節的小年夜,願意耐心地聽我娓娓道來。期盼除夕夜裡,這長篇大論能再度陪伴大家歡度守歲的長夜,進而發心除舊佈新-捨離邪見,正見增上!(slake 2023/01/20於台中)
謹以此《無我(系列)》釐清千古迷思的功德迴向:願所有曾經引導、愛護、協(贊)助我的諸天神明、法師、OBA會員、法友、先父母、內人家眷、兄弟姊妹、各方貴人、朋友,以及所有曾經被我傷害的有情眾生,享有健康、吉祥、幸福、安樂!
圖片說明:森林中的天神大放光明(Forest Deva, photograph by Arianna Shanno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