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能兩全的戒律

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、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
頭像
Earnest
文章: 8
註冊時間: 2006-11-20, 08:00

文章 Earnest » 2007-10-03, 16:57

Dogbert 寫:"出家眾的戒律沒有這種戒律,也不會有不能兩全的問題。"
在下设想这样一个例子:某地某时,发大水,一比丘与一羊被困于一山洞中,该比丘若杀羊而食之,则可活,否则将饿死。请问比丘应该如何做?

还有在《伍波萨他经》Ud 5.5, Uposatha Sutta, 佛陀说,"诸比库,又犹如大海之定法是不会超越海岸。正是如此,诸比库,凡由我为诸弟子所制定的学处,我的弟子们即使有生命之因也不违越。”

http://xz.netsh.com/eden/bbs/802861/htm ... 42851.html

(2) "Just as the great ocean is stable and does not exceed the limits of the tide-line, so also my disciples do not transgress a training rule laid down by me for disciples even for the sake of their lives.”

http://www.accesstoinsight.org/tipitaka ... .irel.html

请问以上经文又做何解?

另:在下只是对Dogbert的以上论点表示疑问。在下的发问不代表本人支持或反对缅甸僧人的行动`。

頭像
Dogbert
文章: 2788
註冊時間: 2004-09-19, 08:00

文章 Dogbert » 2007-10-03, 19:04

以這個比丘的立場來說,他根本不知道他能不能被救出,一切都是未知數。所以他也無法肯定「不吃就必死,吃了就必活」,自然也不會有這兩個選項來讓他選。

因為即使不吃,也有可能被救活,吃了也有可能死,實際上的情況哪裡是你說的這兩個這麼單純?而且還只設定這兩個不合理的答案來要我回答,不是擺明在刁難嗎?

不過我還是可以回答一下。如果真的那麼巧,一個比丘跟一隻羊被困在山洞,實際上會發生的情況是,比丘一等再等都沒有人來搭救,長時間不進食不飲水,最後一定處於精神不穩定的狀態,甚至有幻覺產生。這種情況下即使殺了羊來求生,也是不犯戒。

至於為什麼不犯,你可以去讀一讀律藏,不用多,讀個兩條戒律的制戒因緣與例外處理就知道了。另外,那篇經文該怎麼解讀問題可以舉個例子。

譬如比丘受持不殺人戒,若是有人要殺一位比丘,比丘當然能講理就講理,講理無用就躲,真的躲不掉也只有接受這樣的情況,這不就是即使有性命之憂也依然持戒清淨嗎?

不過在這種情況下,若比丘受到極大恐懼而在心神慌亂中殺害了對方,一樣是不犯戒的。同樣一篇經文,有沒有去讀過律藏,就直接關係到能不能正確解讀經文,沒讀過就會以為戒律都沒有考慮到人性部分。

前面所提的不能兩全其實是要用苦聖諦的苦去理解,是世間的現象,這些問題不是只有持戒的人會發生,不是戒律是否能兩全的問題,是世間本來就不圓滿。

頭像
frodo
文章: 48
註冊時間: 2004-09-20, 08:00

文章 frodo » 2007-10-03, 19:44

要回答這極端的問題不難!我要先知道問題的人心態是什麼,是佛教徒還是自以為是;走凡事偏鋒取用禁戒取的人。

頭像
lxd127
文章: 297
註冊時間: 2006-12-18, 08:00

文章 lxd127 » 2007-10-04, 13:54

如果那位比丘一直未產生幻覺,是否只能寧可餓死不殺生呢?

頭像
freshman
文章: 2208
註冊時間: 2006-01-08, 08:00

文章 freshman » 2007-10-04, 16:07

在這個世間,有什麽東西是完美無缺的呢?

我看沒有,包括佛法和戒律。只有涅盤才是完美無缺的,但它不屬於這個世間。

在不完美無缺的東西裏,發現矛盾(或缺陷)是正常的。關鍵是我們要學會取舍。
生死之中極為可畏。汝等宜應勤行精進。
速求離此生死火坑。此是如來最後教言。

頭像
Dogbert
文章: 2788
註冊時間: 2004-09-19, 08:00

文章 Dogbert » 2007-10-04, 16:46

lxd127 寫:如果那位比丘一直未產生幻覺,是否只能寧可餓死不殺生呢?
你先找出一個像你所說的神人,長時間不吃不喝還能腦袋清醒,我再回答你的問題吧。

問問題與答問題一樣,你所說的東西,做的假設,都要符合實際情況,否則根本沒有任何意義。

頭像
yangzaming1
文章: 116
註冊時間: 2007-05-18, 08:00

文章 yangzaming1 » 2007-10-04, 17:29

lxd127 寫:如果那位比丘一直未產生幻覺,是否只能寧可餓死不殺生呢?
那就和羊比耐力看誰先死了,如果羊先死了的話,就沒有問題了,那
如果等不到在來看頭昏眼花時錯殺了,那也可以吧!
不是也有一個例子:一對父母和一個孩子在沙漠中都沒食物了,而為了
保全性命,也忍痛吃了孩子的肉(不知是等孩子死了還是殺了孩子忘了 :?: )
這也不犯戒啊!

頭像
Dogbert
文章: 2788
註冊時間: 2004-09-19, 08:00

文章 Dogbert » 2007-10-04, 17:42

yangzaming1 寫:不是也有一個例子:一對父母和一個孩子在沙漠中都沒食物了,而為了保全性命,也忍痛吃了孩子的肉(不知是等孩子死了還是殺了孩子忘了 :?: )這也不犯戒啊!
那篇經文是佛陀說到對於飲食的態度,就像是吃自己孩子的肉一般,只是為了維持生命,不是為了美味。這是個比喻,不是說殺了人不犯戒。

另外,一般人對於不殺生戒似乎都有同樣的誤解,就是把殺人與殺畜牲混唯一談。

比丘戒中,殺人是波羅夷的重罪,要被驅離僧團。殺畜牲是波逸提的輕罪,懺悔出罪即可。兩個是不同的戒律,嚴重性也大不相同。

頭像
yangzaming1
文章: 116
註冊時間: 2007-05-18, 08:00

文章 yangzaming1 » 2007-10-04, 18:19

Dogbert 寫:
yangzaming1 寫:不是也有一個例子:一對父母和一個孩子在沙漠中都沒食物了,而為了保全性命,也忍痛吃了孩子的肉(不知是等孩子死了還是殺了孩子忘了 :?: )這也不犯戒啊!
那篇經文是佛陀說到對於飲食的態度,就像是吃自己孩子的肉一般,只是為了維持生命,不是為了美味。這是個比喻,不是說殺了人不犯戒。

另外,一般人對於不殺生戒似乎都有同樣的誤解,就是把殺人與殺畜牲混唯一談。

比丘戒中,殺人是波羅夷的重罪,要被驅離僧團。殺畜牲是波逸提的輕罪,懺悔出罪即可。兩個是不同的戒律,嚴重性也大不相同。
謝謝版大的指導,就如同版大說的那是飲食的態度,但這個例子如果實際
發生了的話怎辨?
在日常生活中,確實是為了私心而打死了螞蟻,蟑螂,算殺生但要懺悔嗎?
(如果要的話,可能都在懺悔中,一直以來的疑問)
末學對戒還不是釐的很清楚,可否版大說一下那有比較清楚的說"戒"和"制
戒的原因"這種書還是網站,謝謝

頭像
freshman
文章: 2208
註冊時間: 2006-01-08, 08:00

文章 freshman » 2007-10-04, 19:10

lxd127 寫:如果那位比丘一直未產生幻覺,是否只能寧可餓死不殺生呢?
阿羅漢比丘是做得到的。

孟子可能也能做得到,他不是說過:生,我可欲已,義,我可欲已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也!?
freshman 寫:在這個世間,有什麽東西是完美無缺的呢?

我看沒有,包括佛法和戒律。只有涅盤才是完美無缺的,但它不屬於這個世間。

在不完美無缺的東西裏,發現矛盾(或缺陷)是正常的。關鍵是我們要學會取舍。
末學我可能是做不到的,我可能是要殺羊而求生的。如果換了是人呢?我可能就舍生而取義了。當然,這也就是說一說,猜想而已。
生死之中極為可畏。汝等宜應勤行精進。
速求離此生死火坑。此是如來最後教言。

回覆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