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: 真心請教:既然無我,何必修行?
發表於 : 2023-03-08, 15:18
喜訊(續)
看過《阿羅漢與我》一文後,我給這位年逾八十歲的法友發了一則簡訊勉勵他:「儒家說:朝聞道,夕死可矣!你可以慶幸此生沒有浪費光陰。但依佛教則應繼續深入學法,得法眼淨乃至入正性,庶不負此生學法的因緣。」很意外地,幾天之後,他又寄來一篇《茅塞頓開》,裡面敘述他個人學法的經歷,也循著闡陀尊者的足跡《雜阿含262經》試圖開發「法眼淨」的視野。他以經文中佛陀教導迦旃延尊者的開示:「迦旃延!如實正觀世間集者,則不生世間『無見』;如實正觀世間滅,則不生世間『有見』」作為利劍,一路砍伐遮蔽尊者足跡的茂密茅叢,因此茅塞頓開,隱隱約約地看到了通往「法眼淨」的路標。
這位高齡法友尋找法眼淨的足跡和方向,以及他所使用的利劍都是正確的;這也確實讓他茅塞頓開,隱約瞥見路標,但他仍未能看見法眼淨境界的地標。於是詢問他:「得法眼淨就等於證得初果嗎?」他回答:「是根據《漢譯阿含經辭典》(莊春江編)」,我再追問他:「是這樣嗎?」另外,我也進一步詢問他:「其實漢譯闡陀經裡一再地提到『一切行無常,一切法無我』,你怎麼看待這一部經?」他也坦承自己對這篇經文並不是很瞭解,或許沒有讀懂經文。是的!問題就在這裡,千古以來無數的華人就在這裡止步了,他們或許都認識經文裡的每一個字、每一句,但他們並不知道經文是否有混淆、失誤?混淆、失誤又出在哪裡?如有混淆、失誤,又要如何校正?當然也就不可能理解全經真實的意涵,更不可能得法眼淨了!如今,很慶幸有這位鍥而不捨的法友現身說法,讓我們有機會可以陪伴著他繼續努力,看看是否能夠披荊斬棘,沿路清除遮蔽,順利地突破障礙,開展出法眼淨的視界?(slake2023/3/8於台中)
PS.PS.再度感謝CYHuang法友主動發心幫忙協調、打字、標記經號並完成初校,另外感謝淑敏法友協助完成三校。她們的目的單純而善良,就只想把知法、見法者繼續探索法眼淨的過程分享給大家參考而已!
附錄:《茅塞頓開》
在大乘佛教十年,只學到唸佛、持咒、誦經、做法會,對於佛法還是一竅不通。台灣佛教是淨土宗的天下,普遍信仰唸佛求生淨土。其實我對這樣的信仰是有疑惑的,因為我不知道是否真的有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?死時為何還要阿彌陀佛接引?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嗎?如果阿彌陀佛不來接引怎麼辦?如果這些疑問沒有得到合理的答案,就一廂情願的信以為真,這不是很冒險嗎?
我從淨土宗轉向原始佛教,是因為我看了《被背叛的佛陀》和《我從迷信出走》這兩本書,我像接受一場震撼教育,把我從夢中打醒,我不想再做佛陀的叛徒,因此從大乘出走。
當我知道這十年來,所學的都不是佛法,心裡難免有些失落,又自我安慰,學習任何東西都是從錯誤開始,佛陀不也學了六年的苦行?亡羊補牢為時未晚,我只好重新再來。因此我買了一套《阿含經》來看,可是經文全是文言文,對我是一大考驗,會不會打開經書就打瞌睡?我看懂的還不到十分之一,不懂的部分先不管它,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之下,也勉強看完四部阿含。看完《阿含經》之後,對因緣法、三法印、四聖諦、八正道、四念處這些基本教義已有粗淺的認識。在看《阿含經》期間,同時也在南傳佛教大師的著作中去尋寶,東學一點,西學一點,就這樣完成一張自己的尋寶圖,就這樣閉門造車自力學佛。沒想到這部拼裝車也能上路,我不得不給自己按個「讚」。人生真奇妙,有偶然、有必然、也有意外,業力不可思議,因緣不可思議。
說來慚愧,我不會打坐,沒有禪定,如此平凡之人也能知法見法,相信很多人也可以,他們只是缺少學習的意願和缺少善知識的教導而已。在《阿含經》中有一些例子,有些人只聽聞一次的開示便得法眼淨(初果),我還以為是否經文寫錯或是譯錯了,現在我終於相信那是真的,覺悟只是從迷失中被喚醒而已,並不是甚麼神祕的事。還有舍利弗尊者更厲害,他只聽聞「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,我師(佛)大沙門,常作如是說」這四句偈就證初果了,智慧第一果然不同凡響。
佛陀有一位弟子叫做闡陀(車匿),他是佛陀俗家的車伕和玩伴,和佛陀的感情很好,後來也跟隨佛陀出家,他仗著和佛陀的關係,認為佛陀一定會渡他,因此沒有認真修行,直到佛陀入滅都還沒見法,他開始緊張了,現在已經沒有靠山怎麼辦?他請教身邊的比丘,也沒人能幫他解除疑惑,想來想去他想到阿難尊者,他是佛陀多年的侍者,多聞第一,他一定可以為自己釋疑解惑。於是就專程去見阿難尊者,請教如何才能見法?阿難心裡想著,闡陀也算是長老比丘,如今能夠放下身段來請教,對他求法的精神非常敬佩,因此就把佛陀對迦旃延的那次開示,對闡陀再說一遍,闡陀聽過之後就得法眼淨(初果),後來也證了阿羅漢果。其實闡陀很聰明,只是不用功而已,因為有恃無恐,差一點就誤了大事。
一般人對五蘊的看法,都偏向「有」和「無」這兩個極端,不是執著「有我」,就是執著「無我」,當闡陀了解五蘊是因緣法的本能,不是「我」的本能之後,就解除「有我」和「無我」的疑惑。很多人都發生同樣的問題,因為不了解「我」,所以不了解五蘊「非我」,當我們了解五蘊是因緣生、因緣滅,「非有、非無」,就能了解五蘊「非我」了。佛陀說:「如實正觀世間集者,則不生世間無見;如實正觀世間滅,則不生世間有見。」《雜阿含262經》,世間就是五蘊,集就是因緣生,滅就是因緣滅,多多觀察思惟五蘊的因緣生、因緣滅,這樣可以正見五蘊「非我」。
長期以來,我一直思惟一個問題:「如果無我,那麼誰痛苦?誰修行?誰解脫?如果有我,那麼我是什麼?」直到最近才參透,從凡夫到阿羅漢的全部過程,都是因緣法的本能,沒有任何的「我」、「你」、「他」參與其中,這個因緣法的本能就是「此有故,彼有;此生故,彼生。此無故,彼無;此滅故,彼滅。」的自然法則,當我擺脫「有我」和「無我」的糾葛,就得到五蘊非我的正見。
有人認為人生如夢很不真實,但是從現實面來說,又非常真實,如果我們不好好處理人生的問題,它就會把我們整得生不如死。因此我們應該清清楚楚的活著,明明白白的過每一天,做好我們該做的事,其他的就交給自然法則。如果做了不該做的事,那是自找麻煩。該來的總是會來,該走的總是會走,不排斥也不挽留,服從無常的真理,讓一切順其自然。
人生其實就是因緣生、因緣滅的不斷延伸,過去是我們的歷史,未來是我們的理想。我們必須從歷史中學到教訓和智慧,以免在未來的人生犯同樣的錯誤,這個錯誤就是貪瞋痴的習性。譬如有些慣犯,因為改不掉惡習,因此不斷地在監獄進進出出。因為我們戒不掉貪瞋痴,因此人人都是三惡道的常客。因為我們沒有宿命通,不知道我們的歷史有多悽慘恐怖,不過佛陀說,無始以來,我們所流的眼淚比海水還多,早日覺悟就早日脫離苦海。人們熱衷功德福報,其實真實的功德是聽聞正法、實踐正法、覺悟正法,即使只證初果,也比天王、天后更有保障,因為證初果,從此不落三惡道,七次人天往返便可得到解脫,如果證了阿羅漢果,就可以永斷生老病死憂悲惱苦。(2023.2.20 黃○義)
看過《阿羅漢與我》一文後,我給這位年逾八十歲的法友發了一則簡訊勉勵他:「儒家說:朝聞道,夕死可矣!你可以慶幸此生沒有浪費光陰。但依佛教則應繼續深入學法,得法眼淨乃至入正性,庶不負此生學法的因緣。」很意外地,幾天之後,他又寄來一篇《茅塞頓開》,裡面敘述他個人學法的經歷,也循著闡陀尊者的足跡《雜阿含262經》試圖開發「法眼淨」的視野。他以經文中佛陀教導迦旃延尊者的開示:「迦旃延!如實正觀世間集者,則不生世間『無見』;如實正觀世間滅,則不生世間『有見』」作為利劍,一路砍伐遮蔽尊者足跡的茂密茅叢,因此茅塞頓開,隱隱約約地看到了通往「法眼淨」的路標。
這位高齡法友尋找法眼淨的足跡和方向,以及他所使用的利劍都是正確的;這也確實讓他茅塞頓開,隱約瞥見路標,但他仍未能看見法眼淨境界的地標。於是詢問他:「得法眼淨就等於證得初果嗎?」他回答:「是根據《漢譯阿含經辭典》(莊春江編)」,我再追問他:「是這樣嗎?」另外,我也進一步詢問他:「其實漢譯闡陀經裡一再地提到『一切行無常,一切法無我』,你怎麼看待這一部經?」他也坦承自己對這篇經文並不是很瞭解,或許沒有讀懂經文。是的!問題就在這裡,千古以來無數的華人就在這裡止步了,他們或許都認識經文裡的每一個字、每一句,但他們並不知道經文是否有混淆、失誤?混淆、失誤又出在哪裡?如有混淆、失誤,又要如何校正?當然也就不可能理解全經真實的意涵,更不可能得法眼淨了!如今,很慶幸有這位鍥而不捨的法友現身說法,讓我們有機會可以陪伴著他繼續努力,看看是否能夠披荊斬棘,沿路清除遮蔽,順利地突破障礙,開展出法眼淨的視界?(slake2023/3/8於台中)
PS.PS.再度感謝CYHuang法友主動發心幫忙協調、打字、標記經號並完成初校,另外感謝淑敏法友協助完成三校。她們的目的單純而善良,就只想把知法、見法者繼續探索法眼淨的過程分享給大家參考而已!
附錄:《茅塞頓開》
在大乘佛教十年,只學到唸佛、持咒、誦經、做法會,對於佛法還是一竅不通。台灣佛教是淨土宗的天下,普遍信仰唸佛求生淨土。其實我對這樣的信仰是有疑惑的,因為我不知道是否真的有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?死時為何還要阿彌陀佛接引?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嗎?如果阿彌陀佛不來接引怎麼辦?如果這些疑問沒有得到合理的答案,就一廂情願的信以為真,這不是很冒險嗎?
我從淨土宗轉向原始佛教,是因為我看了《被背叛的佛陀》和《我從迷信出走》這兩本書,我像接受一場震撼教育,把我從夢中打醒,我不想再做佛陀的叛徒,因此從大乘出走。
當我知道這十年來,所學的都不是佛法,心裡難免有些失落,又自我安慰,學習任何東西都是從錯誤開始,佛陀不也學了六年的苦行?亡羊補牢為時未晚,我只好重新再來。因此我買了一套《阿含經》來看,可是經文全是文言文,對我是一大考驗,會不會打開經書就打瞌睡?我看懂的還不到十分之一,不懂的部分先不管它,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之下,也勉強看完四部阿含。看完《阿含經》之後,對因緣法、三法印、四聖諦、八正道、四念處這些基本教義已有粗淺的認識。在看《阿含經》期間,同時也在南傳佛教大師的著作中去尋寶,東學一點,西學一點,就這樣完成一張自己的尋寶圖,就這樣閉門造車自力學佛。沒想到這部拼裝車也能上路,我不得不給自己按個「讚」。人生真奇妙,有偶然、有必然、也有意外,業力不可思議,因緣不可思議。
說來慚愧,我不會打坐,沒有禪定,如此平凡之人也能知法見法,相信很多人也可以,他們只是缺少學習的意願和缺少善知識的教導而已。在《阿含經》中有一些例子,有些人只聽聞一次的開示便得法眼淨(初果),我還以為是否經文寫錯或是譯錯了,現在我終於相信那是真的,覺悟只是從迷失中被喚醒而已,並不是甚麼神祕的事。還有舍利弗尊者更厲害,他只聽聞「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,我師(佛)大沙門,常作如是說」這四句偈就證初果了,智慧第一果然不同凡響。
佛陀有一位弟子叫做闡陀(車匿),他是佛陀俗家的車伕和玩伴,和佛陀的感情很好,後來也跟隨佛陀出家,他仗著和佛陀的關係,認為佛陀一定會渡他,因此沒有認真修行,直到佛陀入滅都還沒見法,他開始緊張了,現在已經沒有靠山怎麼辦?他請教身邊的比丘,也沒人能幫他解除疑惑,想來想去他想到阿難尊者,他是佛陀多年的侍者,多聞第一,他一定可以為自己釋疑解惑。於是就專程去見阿難尊者,請教如何才能見法?阿難心裡想著,闡陀也算是長老比丘,如今能夠放下身段來請教,對他求法的精神非常敬佩,因此就把佛陀對迦旃延的那次開示,對闡陀再說一遍,闡陀聽過之後就得法眼淨(初果),後來也證了阿羅漢果。其實闡陀很聰明,只是不用功而已,因為有恃無恐,差一點就誤了大事。
一般人對五蘊的看法,都偏向「有」和「無」這兩個極端,不是執著「有我」,就是執著「無我」,當闡陀了解五蘊是因緣法的本能,不是「我」的本能之後,就解除「有我」和「無我」的疑惑。很多人都發生同樣的問題,因為不了解「我」,所以不了解五蘊「非我」,當我們了解五蘊是因緣生、因緣滅,「非有、非無」,就能了解五蘊「非我」了。佛陀說:「如實正觀世間集者,則不生世間無見;如實正觀世間滅,則不生世間有見。」《雜阿含262經》,世間就是五蘊,集就是因緣生,滅就是因緣滅,多多觀察思惟五蘊的因緣生、因緣滅,這樣可以正見五蘊「非我」。
長期以來,我一直思惟一個問題:「如果無我,那麼誰痛苦?誰修行?誰解脫?如果有我,那麼我是什麼?」直到最近才參透,從凡夫到阿羅漢的全部過程,都是因緣法的本能,沒有任何的「我」、「你」、「他」參與其中,這個因緣法的本能就是「此有故,彼有;此生故,彼生。此無故,彼無;此滅故,彼滅。」的自然法則,當我擺脫「有我」和「無我」的糾葛,就得到五蘊非我的正見。
有人認為人生如夢很不真實,但是從現實面來說,又非常真實,如果我們不好好處理人生的問題,它就會把我們整得生不如死。因此我們應該清清楚楚的活著,明明白白的過每一天,做好我們該做的事,其他的就交給自然法則。如果做了不該做的事,那是自找麻煩。該來的總是會來,該走的總是會走,不排斥也不挽留,服從無常的真理,讓一切順其自然。
人生其實就是因緣生、因緣滅的不斷延伸,過去是我們的歷史,未來是我們的理想。我們必須從歷史中學到教訓和智慧,以免在未來的人生犯同樣的錯誤,這個錯誤就是貪瞋痴的習性。譬如有些慣犯,因為改不掉惡習,因此不斷地在監獄進進出出。因為我們戒不掉貪瞋痴,因此人人都是三惡道的常客。因為我們沒有宿命通,不知道我們的歷史有多悽慘恐怖,不過佛陀說,無始以來,我們所流的眼淚比海水還多,早日覺悟就早日脫離苦海。人們熱衷功德福報,其實真實的功德是聽聞正法、實踐正法、覺悟正法,即使只證初果,也比天王、天后更有保障,因為證初果,從此不落三惡道,七次人天往返便可得到解脫,如果證了阿羅漢果,就可以永斷生老病死憂悲惱苦。(2023.2.20 黃○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