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、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
-
direction
- 文章: 44
- 註冊時間: 2004-09-24, 08:00
文章
由 direction » 2016-04-13, 12:12
aller 寫:Dogbert 寫:無明一斷,後面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。
無明一斷,後面就沒什好說的?那緣生法到底還有沒有?
緣生法是此有故彼有.此無故彼無
例如兩手合拍才有聲音. 聲音不從那裡來也不到那裡去
緣生法是有我才見緣生法.若無我自然不見緣生法
-
shiong1234
- 文章: 22
- 註冊時間: 2020-03-24, 13:45
文章
由 shiong1234 » 2021-07-09, 12:50
有無明觸也有明觸,無明觸會緣生到第十二支的[老死苦]或[純大苦聚]生起,明觸只會緣生到第七支的[受]生起,第八支[愛]以後不會生起。
阿羅漢每一念都是明觸,所以苦滅盡,這就是涅盤了,凡夫有時明觸有時無明觸。
-
Dogbert
- 文章: 2755
- 註冊時間: 2004-09-19, 08:00
文章
由 Dogbert » 2021-07-09, 15:23
shiong1234 寫: ↑2021-07-09, 12:50
有無明觸也有明觸,無明觸會緣生到第十二支的[老死苦]或[純大苦聚]生起,明觸只會緣生到第七支的[受]生起,第八支[愛]以後不會生起。
阿羅漢每一念都是明觸,所以苦滅盡,這就是涅盤了,凡夫有時明觸有時無明觸。
阿羅漢就如截多羅樹頭,於未來世永不復生,無明斷了就沒有後面了,經典沒有你這種說法。
-
shiong1234
- 文章: 22
- 註冊時間: 2020-03-24, 13:45
文章
由 shiong1234 » 2021-07-13, 13:23
Dogbert 寫: ↑2021-07-09, 15:23
阿羅漢就如截多羅樹頭,於未來世永不復生,無明斷了就沒有後面了,經典沒有你這種說法。
無明斷了與無明滅,兩者不一樣,
無明斷了,當然就苦滅盡
無明滅後會再生,除非是最後一次無明。
明觸與無明觸,請Google雜阿含經
-
Dogbert
- 文章: 2755
- 註冊時間: 2004-09-19, 08:00
文章
由 Dogbert » 2021-07-13, 13:34
shiong1234 寫: ↑2021-07-13, 13:23
無明斷了與無明滅,兩者不一樣,
無明斷了,當然就苦滅盡
無明滅後會再生,除非是最後一次無明。
明觸與無明觸,請Google雜阿含經
我是不知道無明斷或滅有什麼差別,不過無明滅了還會再生,這也算是新聞了,經典還是沒這麼說過。
-
Dogbert
- 文章: 2755
- 註冊時間: 2004-09-19, 08:00
文章
由 Dogbert » 2021-07-13, 23:04
活著的阿羅漢既然還活著,就會有六根與六塵的接觸而後產生六識,與凡夫差別就在於阿羅漢無明已斷,不會因此三事和合而生起任何煩惱,經典對阿羅漢的說法也頂多類似這些形容。
但是把阿羅漢套上十二支緣起(或一部分)去形容,那就完全不是一樣的意思了,如果這樣可行,阿羅漢是親證苦滅聖諦的,把苦集、苦滅兩個相衝突的聖諦都套用在阿羅漢身上,那阿羅漢還算阿羅漢嗎?
經典說到阿羅漢有時會提到六根六塵...,這時因為這些名詞同時出現在苦集聖諦的緣起十二支之中,就把十二緣起套用在阿羅漢上,那是過度聯想了。如果一定要這樣解釋,那就要跟大家解釋,一個是此有故彼有,一個是此無故彼無,有無要怎麼同時存在。
-
shiong1234
- 文章: 22
- 註冊時間: 2020-03-24, 13:45
文章
由 shiong1234 » 2021-08-16, 05:34
Dogbert 寫: ↑2021-07-13, 23:04
活著的阿羅漢既然還活著,就會有六根與六塵的接觸而後產生六識,與凡夫差別就在於阿羅漢無明已斷,不會因此三事和合而生起任何煩惱,經典對阿羅漢的說法也頂多類似這些形容。
但是把阿羅漢套上十二支緣起(或一部分)去形容,那就完全不是一樣的意思了,如果這樣可行,阿羅漢是親證苦滅聖諦的,把苦集、苦滅兩個相衝突的聖諦都套用在阿羅漢身上,那阿羅漢還算阿羅漢嗎?
經典說到阿羅漢有時會提到六根六塵...,這時因為這些名詞同時出現在苦集聖諦的緣起十二支之中,就把十二緣起套用在阿羅漢上,那是過度聯想了。如果一定要這樣解釋,那就要跟大家解釋,一個是此有故彼有,一個是此無故彼無,有無要怎麼同時存在。
十二支因緣在眨眼之間完成生滅,第十一支[生]應該解釋為根境緣[生]五蘊,第十二支[老死]應該解釋為老死苦或憂悲惱苦(雜阿含第12經)。根境之緣[生](此有)---》[苦生](故彼有);
根境之緣滅五蘊滅即[生]滅(此無)---》[苦滅](故彼無),下一念又重覆如此生滅。
但不是每一次緣起,十二支都會生起,有時只生起到[受],[愛]後面不會生起。
-
shiong1234
- 文章: 22
- 註冊時間: 2020-03-24, 13:45
文章
由 shiong1234 » 2021-08-16, 05:46
Dogbert 寫: ↑2021-07-09, 15:23
阿羅漢就如截多羅樹頭,於未來世永不復生,無明斷了就沒有後面了,經典沒有你這種說法。
阿羅漢不受後有的有就是十二因緣第十支[有],他在斷最後一次的[愛]--》[取]--》[有],往後就永遠不會再生起[有]了。
-
Dogbert
- 文章: 2755
- 註冊時間: 2004-09-19, 08:00
文章
由 Dogbert » 2021-08-16, 13:55
shiong1234 寫: ↑2021-08-16, 05:34
十二支因緣在眨眼之間完成生滅,第十一支[生]應該解釋為根境緣[生]五蘊,第十二支[老死]應該解釋為老死苦或憂悲惱苦(雜阿含第12經)。根境之緣[生](此有)---》[苦生](故彼有);
根境之緣滅五蘊滅即[生]滅(此無)---》[苦滅](故彼無),下一念又重覆如此生滅。
但不是每一次緣起,十二支都會生起,有時只生起到[受],[愛]後面不會生起。
所以阿羅漢是否斷了"無明"呢?
-
shiong1234
- 文章: 22
- 註冊時間: 2020-03-24, 13:45
文章
由 shiong1234 » 2021-08-18, 04:18
Dogbert 寫: ↑2021-08-16, 13:55
所以阿羅漢是否斷了"無明"呢?
明觸的當下就無無明,無明觸有無明,一般人有時明觸有時無明觸,阿羅漢的每一觸都是明觸永不再生無明觸(無明斷盡)。
雜阿含63經後段[作如是知、如是見已,所起前無明觸滅,後明觸集起。]
明觸(是指六觸明觸)-------無無明--》行--》識--》名色--》六入--》觸--》受,後面的愛取有生老死苦不會生起。
無明觸(是指六觸無明觸)-------無明--》行--》識--》名色--》六入--》觸--》受愛取有生老死苦。
例如一般人看到了喜愛的糖果,這一眨眼間至少就有眼觸與意觸兩組五陰生起與滅去,眼觸緣生緣滅後,意觸才緣生緣滅,也就是每一觸,十二支因緣都會緣生緣滅。